2025年台灣窗簾流行趨勢:7款必備窗簾推薦

因應小宅空間縮小室內坪數,催生空間開放式設計與複合功能躍上主流,科技智慧融入,到裝潢風格變化至節能、環保材質的盛行,窗簾不再僅僅是遮擋光線的布料,更是融合空間設計、能源省電、生活健康與消費行為關鍵元素。接下來,讓我們一同深入探索 2025 年窗簾的流行發展趨勢,並為你介紹 7 款精心挑選的優質窗簾推薦,輕鬆打造理想家居空間。

2025 年窗簾流行發展趨勢

1.小坪數宅,催生「多功能窗簾」當道

台灣新成屋越蓋越小,三室一廳實際可使用面積在 30 坪以下的佔比逐年增加,室內空間縮水到讓人懷疑是不是買了模型屋。這種條件下,窗戶尺寸也跟著「小而多樣化」。客廳落地窗失去陽台的緩衝,陽光直射時間與面積更大、廁所無法開窗、廚房甚至只靠抽油管道排煙,無法排熱。甚至有些格局也出現開放式廚房連結餐廳,且需要承擔客廳採光,讓室內主要活動空間的採光、隔熱、通風等機能統統要合而為一,結果?單純遮光的布簾就顯得有點「太單純」。

多功能窗簾比單一功能布簾更受青睞。布簾一直以來都是窗簾的主選手,但布簾無法濾光,因此需要加上紗簾,成為一布一紗雙層窗簾,但雙層窗簾又有佔地空間大,因此不適合小窗。因此類似調光簾風琴簾、百葉簾、百葉窗都成為小窗的首選。這類窗簾都有一個共同的特色,多功能。

2.開放式設計 = 窗簾變身「空間分區工具」

因為空間變小、房間變少,現代小宅不得不讓一個空間同時肩負多重任務:客廳與書房、工作區打通,只用半牆搭配玻璃間隔,為了就是拉大客廳的空間通透感。更多的還有將廚房與客廳連接,中間再加上餐廳,開放式廚房已經成為現代大樓的主流作法。

這時候「怎麼靈活劃分界線」就成了重點。即使空間間隔,但有時需要隱蔽時,怎麼處理?與其花大錢打一堵牆,不如用玻璃或窗簾作為活動式隔間。透明紗簾能讓空間界線若有似無;而電動百葉簾配合智慧情境,輕鬆切換模式——同一個角落,今天是工作區,明天就能搖身一變成為小劇院。即使是工作區,窗簾一拉,立馬變成親友來訪時的客房區。

3.台灣電價不便宜,省電窗簾成為新武器

別忘了,台灣的夏天可是「冷氣靠命,電費靠命根子」的季節。台灣夏季高溫 + 電價逐年上升,冷氣耗電成為家庭最大支出之一。電價逐年上漲,窗簾竟然也捲入能源戰場。一些標示 R 值 / U 值(隔熱能力數據),讓消費者能算出「裝這窗簾能不能少開一台冷氣」或省下幾分錢。蜂巢簾、雙層布簾因此需求暴漲,因為大家都想要那句廣告台詞:「省電,等於賺錢。」

參考: 風琴簾保暖與冷房效益的真實研究數據

4.極簡風格成主流,呼應現實需求

房價居高不下、預算有限的當下,家庭對空間的利用愈發精打細算;同時,高壓的生活與工作讓人們迫切需要一個能帶來沉穩感的休息空間,裝潢風格也隨之改變:極簡風、北歐與日系風格盛行。窗簾也講究“斷舍離”,追求占比小、輕巧,厚重的窗簾如羅馬簾逐漸不再被青睞,即便是布簾或雙層布簾,也開始注重布料的遮光性,同時要求輕便不占位,為空間留出更多呼吸空間。

2025 的流行色:淺木色 + 純白 + 灰米色,再加上一點「莫蘭迪色」的低調質感,不論哪家時尚品牌定義流行色,不可否認的台灣裝潢延續前幾年的色彩主調,一些降低明度,但能帶來自然、沉穩的空間色系,成為設計主基調。布簾流行無花紋、低明度,讓家裡看起來冷靜穩定(或是空得有點冷清)。蜂巢簾、直立簾則靠俐落線條和極簡設計搶佔「北歐無印風」、Japandi 市場。簡單一句話:窗簾不是背景,而是家裡的顏值濾鏡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因為空間帶來的限制,窗簾也講究占比小、輕巧,厚重窗簾,例如:羅馬簾,逐漸不再被青睞,即使布簾或雙層布簾,也開始講究布料的遮光,但同時要輕便不占位,簡單說,窗簾也要斷捨離,留出更多呼吸空間。

5.健康 × 安全 = 消費者越來越挑剔

窗簾不只是裝飾,還能左右健康。

  • 遮光度影響褪黑素,進而影響睡眠。
  • 抗 UV 能保護皮膚,延長家具壽命。
  • 防塵防蟎布料,對過敏兒童是救星。
  • 窗簾拉繩如果沒安全設計,對小孩來說就是潛在危險。

消費者對這些細節越來越敏感,選購時再也不只是「看布漂亮就好」。一些機能布或是具備特別機能的窗簾類型,例如調光簾、風琴簾,甚至木百葉,都逐漸成為詢問度高的窗簾。

6.價差世界,平價品質與服務的翹翹板

台灣市場的窗簾價格帶,幾乎就是一場階級縮影:

  • 平價電商系(蝦皮 / 淘寶):NT$399–2,000,適合租屋族、DIY玩家、精打細算族,優點是便宜,有時還能找到品質不錯的產品,即使毀損也不會太心痛;缺點是品質與耐用度完全看運氣。
  • 台灣製中階(在地工廠 / 通路):NT$3,000–10,000,一布一紗、風琴簾最受歡迎,價格和品質比較穩,也能照到維修者,對於品質有一定要求,又希望找到維修支援,但會考慮價格的族群。
  • 進口高端(Hunter Douglas):單窗 NT$15,000+,主打節能、設計感,買的不只是窗簾,而是生活態度。

不同的價差,代表不同的製造成本、品質與服務的差別。便宜的窗簾雖然不代表品質低落,但窗簾品質很難從表面或單純的網頁來判斷,因此掌握更多挑選窗簾的實務技巧,才是精打細算的重點。此外要注意:越複雜的窗簾,越容易壞。選便宜貨雖然輕鬆,但壞起來常常「一次報廢」

7.貴族走進平民,窗簾選擇更多元

過去被視為高檔奢侈的窗簾產品,如木百葉窗與電動窗簾,現在逐漸「平價化」。近年市場上出現更多平價品牌,品質穩定,價格卻大幅下降,讓更多家庭能輕鬆入手。以百葉窗為例,像 DECO Shutter 品牌,小尺寸木百葉窗甚至萬元內就能安裝,相較於十年前動輒一扇 2–3 萬元起跳,門檻已經大幅降低。木百葉窗除了高級感,因為防潮與耐用特性,更比傳統百葉簾適合浴室與廚房,因此在「舊換新」和「新裝潢」市場需求快速成長。若從使用年限來看,一組木百葉窗往往能使用超過 15 年以上,攤分下來每年的成本,反而比需要較頻繁更換的鋁百葉簾更划算。

另一個例子是風琴簾。它過去常被視為時尚、昂貴的設計選擇,價格一度讓人卻步。但如今已有不少國產品牌,甚至平價的陸製產品進入市場,使得入門價格大幅下降。現在 3–5 千元就能入手一扇中小尺寸的風琴簾,成為年輕家庭嘗試新風格的首選。不論是強調隔熱、節能,或是打造簡約現代感,風琴簾的普及讓家居裝潢的多樣性更上一層樓。

8.智慧家庭控制帶來生活細節轉變,電動窗簾有不可取代的關鍵

電動窗簾以往昂貴,但因為能整合智慧控制,逐漸被消費者接受,尤其對於大窗或是主臥室,希望透過智能控制讓室內更節能、睡眠更舒適,因為電動窗簾能克服現代人無法避免的疾病:懶。定時後,太陽強大時,窗簾自動關閉;傍晚後,通風一下,窗簾自動開啟;清晨上班上學前,窗簾自動開啟,讓陽光進入,喚醒生理階段,醒的更舒暢。再加上電動窗簾恆定的力與動能,其實對於風琴簾這類機構較複雜的窗簾,能夠拉長耐用性。

MOMO網站上的窗簾機器人就是一種智慧型自動控制。
MOMO網站上的窗簾機器人就是一種智慧型自動控制。

9.消費習慣改變:先比價再找專業

現在大家買窗簾的路徑幾乎固定:

  1. 先上網比價:蝦皮 / Pinkoi / Ikea 官網。
  2. 再找門市丈量:因為自己安裝失敗率太高,特別是大落地窗。

「DIY窗簾」確實興起,但大部分台灣人最後還是選擇專業服務,畢竟窗簾拉不順、掉下來,比電腦藍屏還讓人崩潰。

10.綠色生活:低碳 × 環保成為新賣點

環保商品以往是一種教科書概念,大家都知道,但實際上沒動力。就像大家都知道塑膠難分解,但是飲料吸管、飲料店仍然成為日常隨手一杯的消耗品。但這些消費習慣隨著台灣碳費開始試行徵收,慢慢可能會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,因為去超市買東西時,除了價格、熱量,你還可能看到「碳排幾公斤」的數字。碳費壓力會推動綠色產品:高效冷氣、冰箱、LED 照明、低碳建材更有市場。能源標章、綠建材認證,因為「省電 = 省錢」。除了外觀與價格,對於窗簾,現在與日後的消費可能開始講究:

  • 布料有沒有 綠建材認證
  • 製程是不是 低碳環保
  • 有沒有揮發性化學物質殘留(例如甲醛)?
  • 長期會不會釋放異味、影響呼吸?

2025 的台灣窗簾,已經不是單純的「布簾 vs 百葉簾」選擇,而是融合 空間設計、能源省電、生活健康與消費行為 的綜合戰場。你要的不只是好看,而是能讓家裡舒服、省錢、又安全。那麼今年十大窗簾推薦那些呢?

2025年窗簾推薦

這裡推薦的窗簾考慮了目前市場流行趨勢,從流行趨勢、價格、功能等層面挑選推薦。

1.實木百葉,大小窗都萬用,耐用質感首選,全方位選手,唯一缺點是貴

搭配北歐 / 日系風格可顯著提升室內溫度感與質感,適合想要木質溫度的人,同時讓室內維持通風。其耐用度也居各種窗簾之冠,在維護上也比布簾、百葉簾、風琴簾更簡單。

實木百葉一直是窗簾界的貴族,搭配北歐或日系風格,能瞬間提升空間的溫潤感。它不只好看,實用性也一流:葉片能精準控制光線方向,比布簾更靈活,比百葉簾更有質感。更重要的是,它耐用度在所有窗簾中數一數二,正常使用下 超過 15 年毫無問題。缺點就是價格不便宜,因為重量大,因此適合小窗或落地窗,落地窗可裝軌道式。

  • 操作:手動仰角棒、升降帶;可選電動。
  • 最適空間:客廳、書房、大面落地窗(避免潮濕空間)。
  • 優缺點:木質溫潤、耐用度高,但怕潮濕、價格偏高。
  • 維護:定期除塵,避免長期受潮。

2.循環繩式多腔風琴簾,節能時尚高手

在小宅 & 電價上漲情境下,蜂巢簾把「省電+舒適」兩個需求一次滿足,是重點窗(客廳、主臥)首選。多腔室是指二層或三層蜂巢,由於機構相對複雜,因此推薦選用循環繩式或電動式。

風琴簾是臥室小型窗戶的推薦安裝選項
風琴簾是臥室小型窗戶的推薦安裝選項

風琴簾又叫蜂巢簾,以中空結構著名,能有效隔熱與節能。多腔式(二層或三層)隔熱效果更佳,尤其在西曬房或電價上漲的情境下,算是「高效節能選手」。若搭配循環繩或電動馬達,操作更穩定順暢。實測顯示,緊貼安裝的多腔蜂巢簾,夏季室內溫度能降低 2–4℃,相當於冷氣費省下 10–20%

  • 材質/結構:多層空氣腔(cell-within-cell),通常為聚酯或含鋁塗料反光內襯。
  • 操作:無繩(top-down / bottom-up)、環形循環索(continuous loop)或電動馬達(Somfy 等)。可加側導軌(LightLock)提高密合度,能達到最佳節能。
  • 最適空間:落地窗、客廳大窗、西曬陽台、主臥室(要省電/隔音)。
  • 優缺點:隔熱(R 值高)、吸音好、隱私佳、遮光選擇多;緊貼安裝能使實測節能接近文獻上高值。缺點是價格偏高(尤其多腔+電動)、若面料太薄清潔不易,褶層髒汙不易洗。
  • 維護:輕吸塵或小刷;電動款定期檢查馬達。

3.調光簾/調光捲簾,小窗濾光、隱私、操作便利王者

小宅想把採光、濾光與隱私都顧到,調光捲簾能在「白天省能、夜間遮光」雙場景表現好,輕巧體型與簡單結構更是小窗不占位的簡約首選。

對於小宅來說,調光簾就像萬能小助手。白天能透光又防曬,晚上則能完全遮光保有隱私,一捲雙用途。加上體積小、不佔空間,安裝在小窗、餐廳或書房都很合適。以雙軸設計為例,可以同時配置防曬布與遮光布,隨時切換,靈活度超高。

  • 材質:外層薄型遮陽網(sunscreen / openness factor 可選)、內層遮光布或黑幕。
  • 操作:鏈條 / 無繩彈簧 / 電動。雙軸可同時裝兩捲布,快速切換。
  • 最適空間:客廳、餐廳、辦公室。
  • 優缺點:收納小、操作簡便,但布料品質差異大,便宜款顯色度與手感不足。
  • 維護:捲桿軸心與鏈條定期潤滑;布面易髒可擦拭。

4.蛇型簾/蛇行簾/蛇形簾/雙層窗簾無拉繩式,經典不敗

迎合「北歐極簡 + 可調光」的潮流,大面窗想要靈活採光時的首選。對大面落地窗來說,雙層窗簾一布一紗是預算可高可低的選擇,是很難損壞的窗簾類型。推薦給想升級視覺品味、打造高端氛圍的首選,比傳統窗簾更有「設計感投資」價值。

蛇型簾是布簾升級版,透過自然波浪曲線,營造出高級感與設計感。雙層布(紗+遮光布)的配置,讓它既能柔化光線,又能完全遮蔽,尤其適合大面積落地窗。許多高端飯店與劇院都愛用,因為視覺效果就是氣派。

  • 材質:厚遵循設計的遮光布或輕質布料。
  • 操作:軌道式,手動拉桿或電動。
  • 最適空間:落地窗、飯店式主臥、會客廳。
  • 優缺點:美觀大方、不易過時,但安裝要求精準、布料清洗需專業處理。
  • 維護:專業乾洗或局部清潔;電動款保養軌道。

5.仿木百葉窗,浴室、廚房真正六芒星選手,防水易整理

仿木百葉窗具有防水、防霉、防油等多種有別於一般窗簾的特性,再加上耐用易清理,簡直將各類窗簾壓著打。不過在視覺上因為屬於剛硬材質,只能調光,不能濾光,此外因為重量,因此推薦用在小窗、落地窗。

想要木質感又怕潮濕?仿木百葉窗是最佳替代品。材質多為 PVC 或塑鋁複合,具備防水、防霉、防油等特性,對抗浴室潮氣或廚房油煙毫不費力。相較鋁百葉,它更厚實耐用,不易變形或留下摺痕。

  • 材質:挑選有經過檢驗的材質,以塑鋁最佳。
  • 操作:一般。
  • 最適空間:落地窗、小窗、浴室等。
  • 優缺點:防水耐用、易清潔,但重量偏重,價格比鋁百葉高。
  • 維護:定期擦拭除塵。

6.軌道手拉式抓褶布簾,經典傳統的窗簾基本款,便宜好用好看

抓褶簾用布比蛇型簾較少,因此整體價格較低,但差距不大。但如果窗戶較小,其實可以選擇單層抓褶簾。臥室使用時通常會需要隱私,因此可以選擇遮光度較高的布簾。另外窗簾桿比軌道貴,但如果考慮到窗簾盒裝潢費用,窗簾桿也不失為一種選項,不管如何,手撥式更簡單操作。

抓褶布簾是最常見、最傳統的布簾款式,價格親民,搭配性極佳。它的摺線能營造柔和線條,單層或雙層都能使用。臥室常搭配高遮光布,確保隱私與睡眠品質。若空間沒有窗簾盒,也能用藝術桿取代,增加一點裝飾效果。

  • 材質:依照遮光度需求挑選布料。
  • 操作:拉繩式或手拉式,。
  • 最適空間:落地窗、小窗等。
  • 優缺點:價格低、選擇多,缺點是設計感略遜,布料需定期清洗。
  • 維護:定期擦拭除塵。

7.實木百葉簾的細緻光柵,營造室內更細緻的光效

百葉簾中最常見的其實是鋁百葉,因為防水,經常在浴室見到身影。但今天要推薦的是質感更典雅的實木百葉,在營造光柵氛圍與質感上,更是無與倫比。

  • 材質:天然實木或竹材。
  • 操作:拉繩或電動。
  • 最適空間:書房、客廳。
  • 優缺點:光影效果獨特,質感佳,但價格偏高,且需避免高濕環境。
  • 維護:定期擦拭除塵,避免受潮變形。

選擇窗簾就像挑選家具一樣,沒有「最好」,只有「最適合」。實木百葉的質感、風琴簾的節能、調光簾的便利、蛇型簾的設計感、仿木百葉的防水耐用、抓褶布簾的經典實惠,再加上實木百葉簾的細緻光影,每一種都有它的舞台。只要根據空間需求、預算與生活習慣去搭配,就能讓窗簾不只是遮蔽工具,而是室內設計的一部分,甚至成為提升居家氛圍的關鍵角色。